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无套内射视频6_国产欧美VA天堂在线观看视频_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购买及使用移动电源关键预警与安全指南

作者: 来源: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11 浏览次数:- 【字体:

  在这个手机等便携设备深度嵌入生活的时代,移动电源(充电宝)几乎是出行必备品。然而,看似寻常的充电宝背后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劣质产品或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爆炸、起火、设备损伤等严重后果。近期,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移动电源产品销售开展专项整治,请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务必关注以下关键预警点:

  一、购买时的四重警戒

  1.“安全认证”是底线

  购买前须确认产品外壳清晰印有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CC标志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最新安全标准(GB 31241-2022),强制要求所有锂离子电池需通过特定安全测试后才可上市销售。无此标志即为非法销售,缺乏安全保障。

  2. 警惕“容量魔法”,真实能量远比数字重要

  能量单位:注意标签标注的是“额定能量”(单位为Wh,瓦时),而非简单的“mAh(毫安时)”,请注意,部分品牌会虚标“mAh”值。

  换算公式自测:额定能量(Wh)≈标称电压(V)×标称容量(mAh)÷1000。例如,若标称为10000mAh/3.7V的产品,额定能量≈37Wh。

  价差过大需谨慎:如发现标注20000mAh但售价仅20至30元的产品,基本可确定为严重虚标或劣质电芯(合格电芯成本通常在0.3元/Wh以上),安全风险极高。

  3.“快充协议”陷阱,兼容性需确认

  协议要清晰:若需给支持快充的设备快速充电,务必确认充电宝支持的快充协议(如PD、QC、华为FCP/SCP、小米私有协议等)是否与设备兼容,盲目购买不兼容产品会导致充电速度远低于预期。

  功率标注真实:留意厂商是否诚实标注最大输出功率(如18W、22.5W、65W等),避免宣传“高速快充”但实际输出不足的欺诈行为。

  4.感官异常,立即远离

  气味刺鼻:如有强烈化学气味或塑料劣质气味,代表外壳材料或内部电芯极可能不合规。

  做工粗糙:接缝不齐、毛刺明显、印刷模糊的产品通常缺乏基本的质量控制。

  重量异常:同样标称容量的充电宝,如果重量明显过轻,大概率内部电芯偷工减料或虚标;过重则可能结构设计不合理。

  二、使用中的五大关键禁忌

  1. 远离高温“烤”验:避免将充电宝置于阳光直射的密闭汽车(夏季车内温度可达60-70℃)、暖气旁、厨房灶台附近等高温场所。高温会加速电池老化,大幅增加热失控和起火爆炸风险。

  2. 随用随充,拒绝“马拉松充电”:充电宝充满电后应及时断开电源,避免长时间(如整夜)甚至多日持续充电。过充会加重内部电池负担,降低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风险。

  3.“边充边放”最危险:严禁一边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放电),同时又通过充电器给充电宝本身充电(充电)。这种“双向充放电”状态会产生大量热量积聚,是造成电路损坏、起火爆炸的最危险操作。

  4.规范携带,避免物理伤害:出行时将其放入专用保护包或独立口袋中,避免与钥匙、硬币等尖锐金属物品混放,防止摔落、挤压、刺穿导致电芯短路或受损,瞬间引发危险。

  5.警惕“数据线刺客”:勿贪图便宜选用劣质、破损的数据线给设备充电。这些数据线内阻大、易发热,可能导致充电宝过载保护启动或引发局部高温。

  三、老化设备强制“退役”

  充电宝非永久性产品,若出现如下状况应立即停用并妥善回收:

  外壳明显鼓包变形(内部电芯膨胀已至极限)

  待机或充电时异常发热(远超常温体感)

  电量显示混乱/充电时间显著异常

  性能明显下降(如输出容量不足标称值70%)

  “科技赋予人便利,但安全意识才守护每一步安稳。让每一度电都在规范中流淌,正是对现代生活最好的致敬。”请广大消费者购买前务必谨慎识别认证信息,使用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如遇可疑产品或违规销售行为,请立即拨打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进行反馈。

分享到:
【打印正文】